北京4月3日訊近日,招商證券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計劃募集資金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這一巨額再融資計劃,又一次把招商證券推向了風口浪尖。據公開資料顯示,招商證券定增募集額已經位居所有上市公司再融資募集額季軍的寶座。不過,與其高調的不斷伸手要錢相比,招商證券的業務水平似乎并不盡人意,除了自身股票投資回報率不斷下滑外,其保薦的項目卻時有“地雷”出現。
據媒體報道,近4年來,招商證券在其所保薦的43個IPO項目中共獲利近20億元,成為券商融資及保薦業務中的“大贏家”。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在承銷業務中雖然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卻“坑”苦了投資者。也正是因此,招商證券則被媒體戲稱為“IPO毒藥師” 。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招商證券想進一步了解情況,但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相關領導人不在,無法予以回答。
保薦業務劣跡斑斑 投資者頻頻“踩雷”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招商證券IPO承銷家數達到43家,僅次于平安證券[微博]和國信證券之后。數據同時顯示,這43家上市公司為招商證券貢獻了19.55億元的承銷和保薦費用。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招商證券投資銀行還曾于2011年、2012年連續獲得過深交所[微博]頒發的“最佳保薦機構”獎項。不過,這些榮耀的光環還是未能掩蓋其在保薦業務上的劣跡斑斑。
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08年,招商證券一共承銷11家公司,其中有4家公司業績2007到2009年凈利潤下滑,占比達三成。而從2009年IPO重啟至2010年,其保薦數量達到28家公司,在去年三季度就變臉了8家,占比亦達28%。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截至2013年10月,在招商證券承銷的43家公司中,有19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占比高達44.19%。此外,在業績變臉的公司中,又有9家公司凈利潤連續兩年下滑,其中合眾思壯(17.90, 0.00, 0.00%)、西部證券(11.42, 0.00, 0.00%)和新亞制程(9.65, 0.00, 0.00%)三家更是出現連續三年下滑。
據媒體報道,在招商證券所保薦的項目中,合眾思壯應是讓股民中招最慘的股票之一。該股發行價為每股37元,其上市首日最高和最低價分別為92.88元、85元,而截至2013年10月31日,合眾思壯復權后收盤價格為32.28元,若按首日平均價格計算,股民持股至今,當虧損逾60%。
另外,招商證券保薦的這些公司有31家股價都低于發行價,其中18家公司的股價甚至腰斬,股民慘遭屠戮。
IPO內控把關不嚴 保薦團隊“丑聞”不斷
招商證券曾向媒體表示,上市公司的業績下滑主因是近三年來實體經濟一直處于下滑通道。以創業板為例,自 2009年到 2012年,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增速都呈現逐級下降的趨勢,其中凈利潤增速指標表現的尤為明顯。客觀分析,近年來國內整體宏觀經濟形勢不佳,創業板企業相對規模不大,不具有行業壟斷地位,容易受到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是其主要原因。
不過市場分析認為,“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招商證券IPO內控出現了問題。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由于利益驅使,一些先天不足的問題公司,被保薦發行甚至包裝上市,責任缺失,讓原本該擔任輔導上市的投行和保薦人,只薦不保,這情況很常見,尤其是IPO重啟以來大量企業上市,很多券商急急忙忙就把公司給推了出來。
有投行人士認為:“招商證券在創業板的具體項目負責上把關不夠到位。另一方面一個項目沒上成跟個人沒太大關系。內核組對企業的問題提意見提想法,但項目組聽不太進去。企業操之過急,而招商不夠堅決,太尊重企業的想法。”
另外,財務專家夏草也曾在2009年發表的一篇博文《招商證券創業板慘遭滑鐵盧:內核瀆職》中指出,公司所暴露出的問題是投行內部沒有把好關。
事實上,近年來招商證券保薦人屢屢受到處罰和批評。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自2010年至今,招商證券有多保薦人和管理層被罰:2010月9月,中國證監會[微博]公告,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周凱在保薦項目時,未參與現場盡職調查,證監會[微博]將在12個月內暫不受理周凱與行政許可有關的文件。2011年7月,作為蓉勝超微(8.94, 0.00, 0.00%)的保薦人王黎祥、帥暉因未能盡責,遭了深交所通報批評。2012年5月,證監會通報了招商證券原保薦團隊負責人李黎明多項違法違規行為。
保薦人的頻頻受罰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保薦機構沒有盡到職責,顯示出了招商證券在內控方面存在有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