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氣混凝土是用水、骨料、膠結料、化學藥劑等物質混合后經專業設備制成的一種新型建筑材料,在橋墩、基建等工程中常用。 生產上對加氣混凝土的要求: 1、抗壓強度 使用混凝土主要就是利用它的較好的抗壓強度。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是用其抗壓強度來劃分的。 2、抗拉強度 通常為抗壓強度的1/10~1/8,現有3種試驗方法。 ①、點載重彎曲荷重法。 ②、劈列抗拉。 ③、直接拉伸。 3、稠度和坍度 稠度是混凝土濕度或流動性的一種度量。稠度是以坍度試驗來量測。而試驗的結果稱之為坍度。混凝土的坍度越小,越不易流動,工作度越差,容易發生拆模后混凝土結構體表面產生蜂窩。 4、配比 混凝土依照其組成成分比例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性質。各項材料的比例稱為配比。在設計配比時必須考慮到混凝土的用途而有強度、耐久性、工作性、經濟性和生態性等主要考量。 5、強度 混凝土為現代主要土木工程材料之一,通常被設計來承受載重,因此在土木工程的運用上,配比將抗壓強度作為主要考量。通常大于 15 N/mm2。中國大陸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規定:用于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為20~80 N/mm2(20~80兆帕)。混凝土強度(包括這里指的強度)一般均指混凝土抗壓強度。 6、耐久性 耐久性在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區﹐特別是在水位變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飽水狀態下受到頻繁的凍融交替作用時﹐混凝土易于損壞。為此對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凍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時﹐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滲性和耐蝕性。 7、工作性 對一般混凝土施工而言,如果混凝土太干黏,則施工不易,容易產生蜂窩,甚者易使現場工人為施工便利而私自加水,導致設計強度(水灰比)走樣。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流動的特性,可以縮短工期、節省人力及簡化施工作業等。高工作性包括容易施工、沒有析離、容易粉光、或后續的處理簡易。假設工作性良好,自然就不會擅自加水,一旦不會加水,混凝土品質就能夠獲得較大的保障。 8、經濟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經濟性建立在水泥的強度效益、高生命周期、易施工之低成本上。目前臺灣的混凝土每一公斤的水泥約只能發揮0.7 kg/cm2的強度,而文獻上最佳的效率則是每公斤水泥可發揮7 kg/cm2的強度。目前國內高性能混凝土規范則規定每公斤水泥應可發揮至少1.4 kg/cm2的強度。高性能混凝土雖比傳統混凝土多加化學摻料及卜作嵐材料,由材料的觀點來看,其初始制造費用,的確比傳統混凝土高,但從改善工作性、提高早期強度、提高結構耐久性、降低施工費用,節省工時、提高力學性能,減少構件尺寸與斷面等所得之效益,不僅可彌補混凝土之價差,且更具經濟效益。 9、生態性 由于現代多數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混凝土中的膠結性材料,在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熱能,造成排放許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在設計配比時,減少普通硅酸鹽水泥用量可以增進混凝土的生態性。 用來制備加氣混凝土的設備就被成為加氣混凝土成套設備。

目前鑫海機械可提供年產2-40萬立方/年規模的加氣混凝土成套設備,生產工藝如下: 1、拌合 混凝土在使用時,必須將各種材料經過適當混合、攪拌的程序稱為拌合。拌合后尚未硬固且具有可塑性的混凝土稱為新鮮混凝土 2、拌合機具強制式拌合機 3、預拌混凝土 (混凝土攪拌車) 因應工程實際需要,于工廠或工地大量拌合新鮮混凝土再運送至澆注場所,由于使用專用機具與專業人員來操作拌合程序,因此較能確保混凝土品質。 4、澆注 將具有可塑性的新鮮混凝土注入模型內以在混凝土硬固后形成各種形狀之結構物的手續稱為澆筑。 5、搗實 為使具有一定黏稠性的新鮮混凝土可以順利的充滿模型內,以人為的方式加以震動或攪拌,以排除氣泡降低硬固后混凝土的孔隙。搗實工具:震動棒、振搗器、搗棒 6、養護 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內應覆蓋保濕養護,養護時間至少7天,以保證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反應所需水份。 加氣混凝土生產設備的選型和數量根據工藝設計方案而確定,由于加氣混凝土生產工藝不同,形成體現工藝特點的不同裝備技術。這些技術特點,都體現在切割機組上。它涉及到澆注形式、模具、小車構造、坯體的運送、脫模、切割、碼架、進釜的方式等設備都大同小異。、
加氣混凝土成套設備:http://www.xhjqhnt.com/lm3_79_index.htm
|